八步沙,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東北部騰格里沙漠南緣。曾因此處風沙極大,人行八步后無法前進而得名;
六老漢,古浪縣六位年過半百的農民——郭朝明、賀發(fā)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和張潤元。他們及其兒孫在現(xiàn)實中上演“愚公移山”的神話,造就了萬畝沙漠變綠洲的奇跡。
2019年,中宣部授予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時代楷模”稱號。
7月5日至6日,我省大型原創(chuàng)話劇《八步沙》在北京天橋劇院精彩上演,吸引首都觀眾1600余人前來觀看。
省委宣傳部相關負責同志表示,以弘揚“楷模精神”為主要目的創(chuàng)排的話劇《八步沙》,是我省廣大文藝工作者挖掘甘肅特色文化資源、聚焦現(xiàn)實題材創(chuàng)作的又一重大收獲,也是我省精心組織策劃建黨百年精品之作的具體實踐。
讓特色文化走出去
1981年,古浪縣郭朝明、賀發(fā)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和張潤元“六老漢”按下紅手印。從此,他們用汗水澆灌、以實干篤行,誓讓沙漠披上綠裝。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八步沙的草綠了,“六老漢”的頭白了,可綠色事業(yè)仍在賡續(xù)接力。
為了綠色事業(yè)的繼續(xù),“六老漢”的兒孫們從長輩手中接過“治沙接力棒”,成了八步沙第二代、第三代治沙人。38年間,“六老漢”三代人扎根沙漠,用實踐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
2019年9月,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全面啟動原創(chuàng)話劇《八步沙》創(chuàng)排工作,并于今年5月20日晚,在蘭州音樂廳成功首演。
2020年3月,話劇《八步沙》被中宣部、文旅部、中國文聯(lián)列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yōu)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晉京展演劇目,于今年7月5日至6日在北京天橋劇院連演兩場。
“講好甘肅故事,傳播隴上精彩,是我們的職責與使命。”省文化和旅游廳文藝處處長張林濤說,甘肅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原創(chuàng)話劇《八步沙》在北京成功展演,是我省推進特色文化資源走出去的具體實踐。
“八步沙‘六老漢’的感人事跡,是甘肅精神、中國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省話劇院院長劉寧說,“我們要通過藝術表現(xiàn)形式,弘揚‘六老漢’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斗精神,讓甘肅精神永放光彩。”
讓典型人物活起來
話劇《八步沙》別具匠心地從自然、歷史、人生三項維度,展現(xiàn)“六老漢”的奮斗歷程,再現(xiàn)“六老漢”三代人治沙的感人故事。
演出現(xiàn)場,座無虛席,故事走向高潮,雷鳴般的掌聲久久不息。
“建黨百年之際,能在首都北京演繹《八步沙》是我的榮幸,我感到很幸福。”66歲話劇表演藝術家、陸老漢的飾演者康愛石渾身是勁。“這是一部具有時代意義的巨作,我將竭盡全力出演,宣傳好、歌頌好‘時代楷模’精神。”
“我們反復排練、仔細打磨,力求將人物形象完美地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國家二級演員、賀老三的飾演者劉躍軍說,希望通過此次演出,讓“六老漢”的形象更加鮮活,讓他們的感人事跡深入人心。
讓楷模精神傳下去
今年年初,省話劇院組織全體演職人員赴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體驗生活。“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曾經一望無際的荒漠現(xiàn)在綠樹成蔭。”走進八步沙,劉躍軍為眼前的一切所震撼,“‘六老漢’感天動地的精神,值得每一個人贊頌和學習。”
有淚點、有笑點,在觀眾熱情的呼喊聲中,話劇《八步沙》結束了。從“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形象,如一座巍峨的豐碑,“屹立”在每個人的心中。
中宣部《時事報告》雜志社原社長曹分田說:“我們從劇中看到了持之以恒的奮斗精神,每一個細節(jié)都深深打動了觀眾,是一場豐盛的‘精神大餐’。”
“太棒了!整場演出精彩絕倫。”曾在西北工作生活二十多年的北京市民吳秀娟說。
“過去只是從電視中了解過‘六老漢’,觀看演出之后,仿佛‘六老漢’就在我們身邊。”北京青年張繼帆說,“我將以‘六老漢’的精神激勵自己,勤勤懇懇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