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負面情緒,比如悲傷和生氣,與更高程度的炎癥相關,可能預示著糟糕的健康情況。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天多次測量的消極情緒與炎癥生物標志物水平較高有關。過去的研究表明,臨床抑郁和敵意情緒與更高程度的炎癥相關,與這項研究得出的結論一致。該研究近日已發(fā)表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
炎癥是機體對感染、傷口和組織損傷等免疫反應的一部分。慢性炎癥會導致多種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癥。
該研究第一作者、生物行為健康助理教授Jennifer Graham-Engeland認為這是對情緒或情感的瞬時和回憶測量值與炎癥測量值之間關聯(lián)的首次研究。
研究中,參與者們被要求報告當前感受的同時,還需要回顧過去一段時間內的感受。這些自我評估過程持續(xù)兩周,然后研究人員采集了他們的血液樣本,以測量血液中表明炎癥的生物標志物。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抽血前一周積聚的消極情緒與較高的炎癥水平有關。Graham-Engeland說:“其他的分析也表明,情緒測量與抽血的時間有關。具體來說,當消極情緒評估更接近采血時間時,瞬時消極情緒和炎癥之間有更強的聯(lián)系趨勢。”研究人員們不僅僅使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讓參與者回憶一段時間內的感受,而且還詢問了參與者當時的感受。此外,同一周內短暫的積極情緒與較低的炎癥水平有關,但僅限于男性。
Graham-Engeland說:“我們希望這項研究能促使研究人員在檢查炎癥的研究中加入暫時的壓力和影響的測量值,以復制目前的發(fā)現(xiàn),并幫助確定影響和炎癥之間潛在聯(lián)系的機制。因為情緒是可變的,我們對這些結果感到非常開心,希望它們能夠激勵未來的研究,以理解情緒和炎癥之間的關聯(lián),而這反過來也可以促進新型的心理干預手段,從而更廣泛地促進健康,并幫助打破導致慢性炎癥、失能和疾病的循環(huá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