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詢 - 產業(yè)信息門戶

“一減一增”讓森林得以休養(yǎng)生息 天然林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根基

    天然林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根基,為保護好天然林,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方案》(簡稱《制度方案》),對天然林保護工作做出了部署。

    目前我國天然林保護取得了哪些具體成效?《制度方案》在與現有政策做好銜接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哪些改革創(chuàng)新?把所有天然林都保護起來以后,如何維護我國木材安全?在8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樹銘,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天然林保護工程管理辦公室主任金旻,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宣傳中心主任、新聞發(fā)言人黃采藝對此進行了回應。

    “一減一增”讓森林得以休養(yǎng)生息

    “地球三分之二是海洋,三分之一是陸地。在三分之一的陸地當中還有三分之一是森林覆蓋著。我們國家現有天然林資源29.66億畝,占全國森林面積的64%、森林蓄積的83%以上。把天然林保護好,對建設生態(tài)文明,對建設美麗中國,對于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意義特別重大。”李樹銘說。

    天然林是天然起源的森林,是森林資源的主體和精華,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穩(wěn)定、生態(tài)功能最完備、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1998年,我國啟動了天然林保護工作試點,2000年開始實施第一期天保工程,2011年到2020年實施第二期天保工程。

    “天保工程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停伐,一期天保工程停伐減少木材采伐2.2億立方米,二期工程每年減少木材采伐3400萬立方米。這兩項加在一起共減少采伐將近6億立方米。”李樹銘說,一方面“減”另一方面“增”,一減一增就是我們國家重要的資源和財富。最新統(tǒng)計,我國的森林蓄積為175億立方米,天保工程實施初期這一數據約為120億立方米,這些年增了50億立方米。

    到2018年年底,我國投入天然林保護的資金達4000多億元,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森林管護體系,使天然林得以休養(yǎng)生息。20多年來,天然林資源的恢復增長迅速,全國天然林面積凈增4.28億畝,天然林蓄積凈增37.75億立方米。

    李樹銘介紹,為把天然林保護好,將采取更高級別的保護措施,實行最嚴格的管制,實施更全面的修復,落實更嚴密的監(jiān)管。

    “我們將在對全國所有天然林實行保護的基礎上,依據國土空間規(guī)劃劃定的生態(tài)保護紅線以及生態(tài)區(qū)位重要性等指標,確定天然林保護的重點區(qū)域,實行分區(qū)施策。建立天然林保護行政首長負責制和目標責任考核制。”李樹銘說,對于納入保護重點區(qū)域的天然林,禁止生產經營活動。開展撫育作業(yè)的,必須編制作業(yè)設計。本著尊重自然規(guī)律,根據天然林演替和發(fā)育階段,科學實施修復措施,遏制天然林退化,提高天然林質量。

    頂層設計包含政策創(chuàng)新

    此次《制度方案》明確了天然林保護修復的總體要求、重大制度措施和支持保障政策,特別是與現有政策做好銜接的基礎上注重改革創(chuàng)新,提升了措施的可操作性和政策含金量。

    這些頂層設計有哪些新亮點?

    金旻介紹,《制度方案》主要創(chuàng)新點是“一個定位、四項機制、五項重大任務”。“一個定位”就是《制度方案》指出天然林保護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一項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關鍵性的重大任務,是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受益的事業(yè),是一項長期任務,要一代代抓下去。

    “四項機制”中,一是特別強調加強黨對天然林保護修復工作的領導;二是明確天然林保護與修復并重,天然林保護與公益林管理并軌;三是要求優(yōu)化天然林保護修復資金的支出比例,提高護林育林支出比重,強化資金的績效管理;四是將天然林保護從周期性的、區(qū)域性的工程措施逐步轉向長期性、全面性的公益事業(yè)。

    五項重點任務分別是:全面總結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的執(zhí)行情況;編制全國天然林保護修復的中長期規(guī)劃,同時指導好省級政府的天然林保護修復規(guī)劃的編制工作和市縣級政府的天然林保護修復實施方案的編制;抓緊研究制定天然林保護條例;更加重視天然林修復工作和科技支撐;大力推進國有林區(qū)改革,真正實現國有林區(qū)轉型發(fā)展。

    “雖然天保工程二期到明年即將結束,但天然林保護卻永遠不會停止。制定《制度方案》以后,所有的天然林保護工作將成為一項長期的事業(yè)。”李樹銘說,由于森林的長期過度采伐,我們國家的天然林數量少、質量差、退化嚴重,林區(qū)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天保工程補助標準偏低、管護體制不順、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這些問題都需要研究解決。

    保護天然林不會影響國內木材供給

    把所有天然林都保護起來,維護了生態(tài)安全,我國的木材安全如何保證?人民生產生活、工農業(yè)發(fā)展需要的木材能否保證供給?

    對于這一問題,黃采藝回應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一直持續(xù)高速增長,加上我國人口眾多,在生產生活方面木材需求量非常大。為確保木材供給,我國實行了限額采伐制度,實行了憑證采伐、憑證運輸制度,確保市場的木材提供有合理的法治保障,同時在森林培育質量提升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確保木材市場供給沒有太大缺口。

    黃采藝介紹,為保障木材供給,我國大規(guī)模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強化森林的質量提升,加大人工林木材的供應力度。

    “除了繼續(xù)實施天然林保護,這些年在工業(yè)原料林、速生豐產林包括珍貴樹種大徑級的基地建設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積極成效。”黃采藝說,我們在積極編制實施全國的森林經營方案,推進森林的科學經營,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示范項目,通過這些措施進一步提高林地生產力。

    黃采藝表示,我國將采取更加嚴格、高效的森林資源保護發(fā)展舉措,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厲的法治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繼續(xù)強化森林采伐限額制度、憑證采伐制度,構建木材來源合法性追溯體系。 

公眾號
小程序
微信咨詢

版權提示: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fā)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線咨詢
微信客服
微信掃碼咨詢客服
電話客服

咨詢熱線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頂部
在線咨詢
研究報告
可研報告
專精特新
商業(yè)計劃書
定制服務
返回頂部